39健康

吃完山楂胃痛怎么办

巩尧瑶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李女士是个美食爱好者,尤其喜爱酸甜可口的山楂。某天,她一口气吃了一大盘山楂糕,可没过多久,就感觉胃部一阵剧痛,还伴有反酸、胃胀的不适。李女士被这突如其来的疼痛折磨得够呛,赶忙前往医院就诊。医生经过详细问诊和相关检查,诊断李女士是因过量食用山楂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引发了急性胃痉挛。

根据相关医学研究数据,在日常门诊中,因饮食不当引发胃痛的患者占比相当高。其中,因食用山楂等酸性食物导致胃部不适前来就诊的患者,约占消化系统疾病门诊量的5%-10%。山楂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材,深受大众喜爱,然而,其特殊的成分和特性,若食用不当,极易引发胃部问题。

「山楂的特性及对胃部的影响」

1、胃酸分泌过多

山楂中的有机酸对胃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会促使胃壁细胞分泌更多胃酸。当胃酸分泌超出胃黏膜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引起胃黏膜的损伤和炎症,出现胃痛、烧心、反酸等症状。尤其是本身就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胃部疾病的人群,胃黏膜本身就比较脆弱,食用山楂后更容易因胃酸刺激而引发胃痛。

2、胃石形成

山楂中的果胶和膳食纤维在胃酸作用下,容易发生凝结,因此如果短时间内大量食用山楂,这些凝结物可能会逐渐聚集形成胃石。胃石在胃内会不断摩擦胃黏膜,引起胃痛、胃胀,甚至可能导致胃黏膜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胃石的形成与食用山楂的量、个体的消化功能等因素有关,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较弱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形成胃石。

3、食用方式不当

空腹食用山楂也是导致胃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空腹时,胃内胃酸浓度相对较高,此时食用山楂,山楂中的有机酸会进一步增加胃酸浓度,对胃黏膜的刺激更为强烈。此外,食用未成熟的山楂也容易引发胃痛,未成熟的山楂中有机酸含量更高,对胃部的刺激性更大。

「吃完山楂胃痛的应对方法」

1、适量饮水

当出现吃完山楂胃痛的情况时,适量饮用温水是一个简单有效的缓解方法。温水可以稀释胃酸,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缓解胃痛症状。同时,喝水还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帮助胃内食物排空,减轻胃部负担。

一般建议饮用200-300毫升的温水,水温不宜过烫或过凉,以接近体温为宜。

2、饮食调整

在胃痛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会进一步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痛。此外,适量摄入一些碱性食物,如苏打饼干,有助于中和胃酸,缓解胃痛。

3、药物治疗

①抑酸剂:若胃痛症状较为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抑酸剂。

常用的抑酸剂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它们能够抑制胃壁细胞分泌胃酸,从根本上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缓解胃痛。还有H₂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也能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质子泵抑制剂通常建议在早餐前半小时空腹服用,以达到最佳药效;H₂受体拮抗剂则可在餐后或睡前服用,具体使用需遵循医嘱。

②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离胃酸、胃蛋白酶等对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促进胃黏膜的修复,从而缓解胃痛症状。

铝碳酸镁一般在餐后1-2小时或胃痛发作时嚼服,硫糖铝宜在餐前1小时服用,以便药物更好地附着在胃黏膜表面发挥作用。

③促胃肠动力药:对于因胃石形成或胃肠蠕动减慢导致胃胀、胃痛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开具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这类药物能够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增强胃排空能力,帮助胃内食物和胃石排出,减轻胃部负担,缓解胃痛症状。

多潘立酮和莫沙必利通常在饭前15-30分钟服用,有利于药物在进食时发挥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如何预防吃完山楂胃痛」

●控制山楂的食用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食用。一般来说,每天食用山楂不宜超过30克。

●尽量不要空腹食用山楂,可在饭后半小时左右食用。对于胃肠功能较弱或患有胃部疾病的人群,更要谨慎食用山楂。

选择成熟度高的山楂,其有机酸含量相对较低,对胃部的刺激较小。

「山楂与其他食物搭配的注意事项」

●山楂不宜与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等一起食用。山楂中的有机酸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加重胃肠道负担,可能引发胃痛、胃胀等不适。

●山楂也不宜与海鲜一起食用,海鲜中富含的钙、铁等矿物质会与山楂中的鞣酸结合,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影响营养吸收,还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

「胃部疾病患者食用山楂的建议」

对于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胃部疾病的患者,在食用山楂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一般情况下,这类患者应尽量减少山楂的食用量,或者选择经过加工处理的山楂制品,如山楂糕、山楂片等,其有机酸含量相对较低,并且避免空腹食用。在食用山楂后,要密切关注胃部反应,若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2025-03-13浏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