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反复烧心是怎么回事

于钟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咨询

40岁的王先生,最近几个月时常在饭后不久,就感觉胸口有股灼热感,这种感觉从胃部逐渐向上蔓延至胸部。后来这种烧心的症状愈发频繁,每周都会出现三四次,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

无奈之下,王先生前往医院就诊。经过详细的问诊和一系列检查,包括胃镜、24小时食管pH监测等,医生诊断王先生患有胃食管反流病,反复烧心正是该病的典型症状。

根据《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2020,上海)》,胃食管反流病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2.5%-7.8%,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反复烧心作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反复烧心的原因及相关知识,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烧心】

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出现的一种烧灼感,通常从胃部向上延伸至胸部,有时还会伴有反酸,即胃内酸性液体反流至口腔。这种烧灼感一般在进食后1小时左右出现,尤其是在平卧、弯腰或剧烈运动后可能加重。烧心的感觉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只是偶尔轻微不适,而有些人则会感到强烈的疼痛,严重影响生活和睡眠。

【反复烧心的原因】

1、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发病机制和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有关,包含多种具体病症,不同病症在症状表现上存在一定差异。

①非糜烂性反流病:症状主要为烧心和反酸,可伴有胸痛、上腹痛、嗳气等。与其他类型的胃食管反流病相比,其食管黏膜无明显破损。约50%-60%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属于此类型。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障碍,导致LES压力降低、短暂性LES松弛频繁发生,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发烧心等症状。同时,食管清除能力降低,如食管蠕动功能减弱或唾液分泌减少,使得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也会加重症状。此外,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问题,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导致胃酸分泌失调、食管下括约肌功能紊乱,也容易诱发非糜烂性反流病。

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除有烧心、反酸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通过胃镜检查,可发现食管黏膜存在破损、糜烂。其病因除了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障碍、食管清除能力降低外,食管黏膜防御功能下降也是重要因素。长期吸烟、饮酒、食用刺激性食物,或感染幽门螺杆菌等,会削弱食管黏膜的防御机制,当胃内容物反流时,更容易损伤食管黏膜,引发炎症,导致烧心症状反复出现。

③Barrett食管:Barrett食管患者可能有烧心、反酸症状,但部分患者症状并不典型。其特征是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属于癌前病变。除了LES功能障碍、食管清除能力降低和食管黏膜防御功能下降等常见因素外,长期严重的胃食管反流,持续刺激食管黏膜,促使食管黏膜发生化生,逐渐发展为Barrett食管。与普通胃食管反流病相比,Barrett食管患者发生食管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2、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也是导致反复烧心的常见疾病因素。食管裂孔疝患者常出现烧心、反酸症状,尤其在平卧、弯腰或进食后症状加重。这是因为食管裂孔疝发生时,腹腔内的部分胃组织通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改变了食管与胃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抗反流屏障功能减弱,胃内容物更容易反流至食管,从而引起烧心。此外,食管裂孔疝还可能影响食管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功能,使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进一步加重烧心症状。

3、饮食因素

①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酸性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西红柿,以及咖啡、浓茶、巧克力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同时可能降低LES压力,导致胃内容物更容易反流,引发烧心。

②暴饮暴食:一次性进食过多,会使胃内压力升高,促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烧心。此外,进食过快也会导致空气随食物进入胃内,增加胃内压力,诱发烧心。

4、生活习惯

①肥胖:肥胖人群腹部脂肪堆积,腹内压升高,会对胃部产生较大压力,导致胃内容物更容易反流至食管,引发烧心。研究表明,肥胖者患胃食管反流病的风险比正常体重者高2-3倍。

②不良姿势:长期弯腰、驼背或饭后立即平卧,会使胃部位置相对上移,增加胃内容物反流的几率,从而导致烧心。

③吸烟和饮酒:吸烟会降低LES压力,抑制食管蠕动,减少唾液分泌,削弱食管的清除和防御功能。酒精则会刺激胃酸分泌,同时损伤食管黏膜,两者都增加了烧心的发生风险。

【治疗方法】

1、生活方式调整

①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辛辣、酸性、油腻食物,减少咖啡、浓茶、巧克力的摄入。每餐不宜过饱,七八分饱为宜,可少食多餐。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睡前3小时内不宜进食,以免胃酸分泌过多导致反流。

②体重管理:对于肥胖患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减轻体重。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通过减轻体重,降低腹内压,减少胃内容物反流。

③姿势调整: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弯腰、驼背。饭后不要立即平卧或趴睡,可适当散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反流。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夜间反流。可使用可调节角度的床垫或垫高枕头来实现床头抬高。

④戒烟限酒:戒烟可减少对食管和胃黏膜的刺激,避免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降低;同时限制酒精摄入,避免饮用高度数的酒。戒烟和限制饮酒后,烧心症状通常会在数周内有所改善。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缓解反复烧心症状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蠕动以及保护消化道黏膜等方式来减轻不适,不同类型的药物适用于不同情况的患者,但药物均需遵医嘱使用:

①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缓解烧心症状。适用于大多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剂型有肠溶胶囊、片剂等,一般在饭前半小时服用。起效时间较快,通常1-2天内可缓解症状,作用维持时间较长,一般可持续24小时左右。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头痛、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较为轻微。

②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通过阻断胃壁细胞上的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适用于轻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或对PPI不耐受的患者。剂型有片剂、胶囊等,一般在饭前或睡前服用。起效时间相对较慢,通常2-3天起效,作用维持时间约12小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③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可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适用于伴有胃肠动力不足的患者。一般在饭前15-30分钟服用。多潘立酮一般在用药后1小时内起效,作用维持时间约4-6小时;莫沙必利起效时间稍慢,约2小时,作用维持时间约6-8小时。对促胃肠动力药过敏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④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能在食管和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刺激,促进黏膜修复。适用于烧心伴有食管黏膜损伤的患者。剂型多为咀嚼片,在饭后1-2小时、睡前或烧心发作时咀嚼服用。一般服用后半小时左右起效,作用维持时间通常和胃排空时间有关。该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但大剂量服用可能会导致便秘或腹泻。

3、手术治疗

对于少数药物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存在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主要有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等,通过手术加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少胃内容物反流。手术治疗适用于严格筛选后的患者,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因个体差异而异,常见的有术后吞咽困难、腹胀等。术后患者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和饮食调整,定期复查。

2025-03-24浏览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