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10%,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高达22%。便秘不仅会引起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长期存在还可能导致痔疮、肛裂,甚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
在治疗便秘方面,中医和西医都有各自的方法,那么究竟哪种治疗方式更好呢?
实际上,便秘的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各有优缺点,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且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能取长补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的对比】
1、治疗理念
西医治疗便秘主要侧重于解决当前的症状,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道,改善肠道的蠕动、水分吸收等功能,以促进排便。而中医治疗便秘更注重整体观念,从人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失调等方面入手,认为便秘是人体内部整体失衡的一种表现,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
2、治疗效果
西医治疗便秘在缓解症状方面往往起效较快,尤其是一些刺激性泻药和灌肠治疗,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大便干结、难以排出的问题。但对于一些慢性便秘患者,长期使用西药可能会出现药物依赖或不良反应,且停药后容易复发。中医治疗便秘虽然起效相对较慢,但通过整体调理,从根本上改善肠道功能,对于慢性便秘患者,在病情缓解后复发率相对较低,且能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3、适用人群
西医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便秘患者,尤其是急性便秘发作或需要快速缓解症状的患者。而中医治疗更适合慢性便秘患者,以及一些希望通过调理身体整体功能来治疗便秘的患者。对于一些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不适合长期使用西药的患者,中医治疗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
在实际临床中,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对于急性便秘发作的患者,可先采用西医的药物或灌肠治疗,快速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然后,结合中医的辨证论治,服用中药进行整体调理,改善肠道功能,预防便秘复发。同时,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疗法,进一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治疗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可遵循中医的饮食调理原则,如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排便、适当运动等,从多方面综合治疗便秘。
【西医治疗便秘的方法】
1、药物治疗
①容积性泻药:像小麦纤维素颗粒这类容积性泻药,通过在肠道内吸收水分,增加粪便的体积,从而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其作用较为温和,适合轻度至中度便秘患者。容积性泻药一般需要连续服用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效果,而且它对肠道的刺激较小,相对比较安全。
②渗透性泻药: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乳果糖口服溶液等属于渗透性泻药。它们能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环境,阻止肠道内水分被吸收,同时吸引更多水分进入肠道,使粪便变得松软、湿润,易于排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常用于肠道准备以及治疗慢性便秘,起效相对较快;乳果糖口服溶液则常用于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它还能调节肠道菌群,在医生指导下可长期使用。
③刺激性泻药:比沙可啶、酚酞片等是刺激性泻药。这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肠道神经,增强肠道蠕动来促进排便。刺激性泻药作用较强,起效也快,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损伤肠道神经,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还可能引发结肠黑变病等不良反应,所以一般仅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短期使用。
④促动力药: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促动力药,能增强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力,促进肠道蠕动,加快粪便在肠道内的推进速度,改善便秘症状。促动力药适用于肠道动力不足导致的便秘患者,与其他类型泻药联合使用,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灌肠治疗
对于一些严重便秘患者,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灌肠是一种有效的紧急处理方法。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液体通过肛管经肛门灌入直肠甚至结肠,以刺激肠道蠕动、软化粪便,从而促进排便。灌肠液的成分和剂量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确定,常见的灌肠液有生理盐水、肥皂水等。不过,灌肠治疗一般需要在医院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且不能作为长期解决便秘的手段,过度灌肠可能会破坏肠道正常的菌群平衡和生理功能。
【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
1、中药调理
①辨证论治:中医将便秘分为多种证型,通过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根本上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
●热秘型便秘: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等,常用麻子仁丸来清热润肠通便;
●气秘型便秘:患者多有排便困难、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等症状,可选用六磨汤以顺气导滞;
●虚秘型便秘:又分为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和阳虚秘,针对气虚秘,常用黄芪汤来补气润肠;血虚秘则用润肠丸养血润燥;阴虚秘用增液汤滋阴通便;阳虚秘以济川煎温阳通便。
②中药栓剂:如开塞露的中药改良剂型,其主要成分含有大黄、芒硝等具有泻下作用的中药。通过直肠给药,直接作用于肠道,起到润滑肠道、刺激排便的作用。中药栓剂与西药开塞露作用类似,但相对更注重整体调理,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2、针灸推拿治疗
①针灸:针灸治疗便秘主要选取与大肠经、脾经、胃经等相关的穴位。例如,天枢穴是大肠的募穴,刺激该穴位可调节大肠功能,促进肠道蠕动;足三里穴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可通调大肠腑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配合其他穴位,如支沟穴能宣通三焦气机,辅助排便。
针灸治疗一般需要一个疗程,每周进行2-3次治疗,通过激发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调节肠道功能,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②推拿:推拿也是中医治疗便秘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按摩腹部,以顺时针方向围绕肚脐进行环形按摩,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道的运化功能。还可按摩特定的穴位,如中脘穴、关元穴等。此外,推拿还可通过按摩背部的膀胱经和督脉,调节脏腑功能,改善便秘症状。推拿治疗一般每周进行2-3次,每次20-30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后可看到明显效果。
【实用建议与注意事项】
1、及时就医
如果便秘症状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3周),或伴有便血、腹痛、体重下降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的可能,如肠道肿瘤、肠梗阻等。在明确病因后,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不要盲目自行用药,尤其是一些刺激性泻药,长期滥用可能会对肠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果对中医治疗感兴趣,可前往正规医院的中医科,由专业医生进行辨证论治。
3、生活方式调整
无论是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都至关重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尝试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马桶上坐几分钟,培养排便反射。饮食上,要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喝水,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