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医学研究数据显示,在普通感冒患者中,约有80%-9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鼻塞症状,而在过敏性鼻炎患者群体里,鼻塞的发生率更是高达95%以上。鼻塞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长期的鼻塞还可能影响睡眠质量、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对心理健康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中医按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缓解鼻塞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且操作简便、副作用小,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
【中医对鼻塞的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鼻子与人体的多个脏腑经络密切相关。肺开窍于鼻,鼻为肺之门户,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正常,则鼻窍通利,呼吸平稳。当外邪侵袭人体,尤其是风寒、风热之邪侵犯肺卫时,肺气失于宣畅,就容易导致鼻塞。此外,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内在因素,也可能影响鼻窍的气血运行,引发鼻塞。
而中医按摩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通利鼻窍、缓解鼻塞的目的。对于鼻塞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中医按摩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相结合,有利于更快、更好地改善鼻塞不适。
【治疗鼻塞的常见穴位及按摩方法】
01迎香穴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也就是鼻翼旁边、法令纹的最上方。按摩时,用双手食指指腹轻轻按揉迎香穴,每次按揉1-2分钟,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按揉迎香穴可以直接作用于鼻腔周围,促进鼻腔的气血流通,有效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它是治疗鼻塞最为常用的穴位之一,无论是感冒引起的鼻塞,还是过敏性鼻炎导致的鼻塞,按摩迎香穴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02印堂穴
●印堂穴在两眉之间,可以参考眉头连线的中点。用拇指指腹从印堂穴向上推至前发际,每次推10-20次,力度适中,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为宜。
●印堂穴与鼻窍相通,按摩此穴位可以调节头部的气血运行,对改善鼻塞、头痛等症状有帮助。尤其是对于因外感风邪引起的鼻塞,按摩印堂穴能起到疏风解表、通利鼻窍的作用。
03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也可以通过简易方法取穴——伸出一只手,用拇指指骨关节的横纹,对准另一只手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指蹼边缘,这时拇指尖正下方的位置,就是穴位。用对侧拇指指腹按揉合谷穴,每侧按揉1-2分钟。
●合谷穴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之一,具有疏风解表、通络止痛等功效。按摩合谷穴可以通过经络传导,调节面部和鼻腔的气血,缓解鼻塞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孕妇不宜按摩合谷穴,以免引起子宫收缩。
04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耳后发际线下的凹窝,高度平齐耳垂。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风池穴,每次按揉1-2分钟,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向头顶扩散为佳。
●风池穴是祛风的要穴,按摩风池穴能够疏散风邪,改善因外感风邪导致的鼻塞、头痛、颈项强痛等症状。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按摩风池穴效果较好。
【按摩治疗鼻塞的注意事项】
1、按摩力度: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以自身耐受为标准),过轻可能无法达到刺激穴位的效果,过重则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损伤或引起疼痛不适。尤其是在按摩面部穴位时,由于面部皮肤较为娇嫩,更要注意控制力度。在按摩过程中,如果出现疼痛或不适,应适当减轻力度或停止按摩。
2、按摩时间:每个穴位的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按摩1-2分钟即可。可以根据鼻塞症状的轻重,每天按摩3-5次。如果按摩一段时间后,鼻塞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应及时就医,寻找其他治疗方法。
3、按摩环境:按摩时应选择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避免在寒冷、嘈杂或空气不流通的地方进行按摩。患者应保持放松的状态,全身肌肉放松,有利于气血的运行和按摩效果的发挥。
4、特殊人群:对于皮肤破损、感染、过敏等情况的患者,不宜进行穴位按摩,以免加重病情。此外,老年人、儿童、体质虚弱者在按摩时,应适当调整按摩力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
【中医按摩缓解鼻塞的效果能持续多久】
中医按摩缓解鼻塞的效果因人而异,也与引起鼻塞的原因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一般来说,在按摩后短时间内,鼻塞症状可能会得到明显缓解,效果可能持续数小时到一天不等。
对于轻度的鼻塞,如普通感冒初期的鼻塞,通过按摩可能在当天就能使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但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引起的鼻塞,可能需要持续按摩一段时间,才能巩固疗效,减少鼻塞的发作频率和程度。
【除了按摩,中医还有哪些方法可缓解鼻塞】
除了按摩,中医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缓解鼻塞。比如艾灸,通过艾灸迎香穴、印堂穴等穴位,利用艾草的温热刺激,促进气血运行,达到通利鼻窍的目的。还有中药滴鼻,将一些具有通窍作用的中药制成滴鼻剂,直接作用于鼻腔,能够迅速缓解鼻塞症状。此外,中药熏蒸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将中药煎煮后,利用蒸汽的温热和药力,熏蒸鼻腔,改善鼻腔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