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在医学上也称为发热,以腋温为例,超过37℃就是发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相关统计,全球每年因发热症状前往医院就诊的人数数以亿计。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涉及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适度发烧有助于身体对抗病原体,因为在一定范围内,体温升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增殖,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但如果发烧持续时间过长或体温过高,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高热可能会引起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影响心脏功能,使心跳加快,增加心脏负担;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头痛、头晕,严重时甚至出现惊厥、昏迷等情况。
【发烧的体温标准】
①腋下测量法:正常范围在36℃-37℃,超过37℃为发烧。
②口腔测量法:正常范围在36.3℃-37.2℃,超过37.3℃为发烧。
③直肠测量法:正常范围在36.9℃-37.9℃,超过38℃为发烧。
根据发烧的程度,又可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类(以口腔温度为例):
①低热:体温范围在37.3℃-38℃之间。此时,患者可能仅有轻微的不适,如轻度乏力、头晕等,身体的代谢率稍有增加。许多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如普通感冒初期,可能会出现低热症状。
②中度发热:体温在38.1℃-39℃之间。处于这个发热区间,患者的不适症状会较为明显,可能会感到头痛加剧、肌肉酸痛、精神萎靡,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等情况。一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流感、肺炎等,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中度发热。
③高热:体温达到39.1℃-40℃。高热时,患者的身体会出现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反应,如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高热可能提示身体存在较为严重的感染,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也可能是一些非感染性疾病的表现,如中暑、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发作等。
④超高热:体温超过41℃。超高热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可能会对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引发惊厥、昏迷等严重后果,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常见于严重的中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情况。
【测量体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此处以水银体温计为例:
①腋下测量法:这是最常用的体温测量方法。测量前,先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然后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放在腋窝深处,让患者夹紧腋窝,使体温计与皮肤充分接触,测量时间一般为5-10分钟。测量时要确保体温计放置正确,避免因体温计滑落或未夹紧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此外,测量前不要让患者剧烈运动、喝热水或处于过热环境中,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②口腔测量法: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放在患者舌下,让患者紧闭口唇,不要用牙齿咬体温计,测量时间一般为3-5分钟。口腔测量法相对准确,但不适用于婴幼儿、神志不清或口腔疾病患者。测量前半小时内,患者应避免进食过热或过冷的食物、饮料,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③直肠测量法:多用于婴幼儿或昏迷患者。测量时,将体温计的水银端涂以润滑油,然后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测量时间为3分钟左右。操作时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直肠黏膜。
【发烧的原因】
①感染性因素:这是导致发烧最常见的原因。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引起发热。例如,流感病毒感染可引发流行性感冒,导致高热、头痛、乏力等症状;肺炎链球菌感染可引起肺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表现。
②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这类疾病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出现发热症状;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肿瘤细胞会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等,可引起机体发热;还有中暑、内分泌紊乱(如甲亢)、颅脑损伤等也可能导致发烧。
【发烧的药物治疗】
①退烧药:当体温超过38.5℃,或患者伴有明显不适时,可使用退烧药。
常用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外周血管扩张、出汗,从而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是较为安全有效的退烧药,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对应的剂型,比如混悬剂、颗粒剂、滴剂、口服液等剂型适合婴幼儿、儿童,片剂、胶囊则适合吞咽功能正常的青少年、成人。
②针对病因的药物治疗:如果是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发烧,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类型选择相应的药物。
●对于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感染,可使用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抗病毒药物;
●对于细菌感染,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菌种类,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
●支原体感染则常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发烧,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等药物来调节免疫反应,控制病情。
【发烧时的物理降温方法】
当体温在38.5℃以下,或暂时不适合使用退烧药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
如用毛巾蘸取32℃-34℃的温水,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目的。
也可以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额头,利用凝胶中水分的汽化吸热,帮助降低头部温度。
此外,多喝温水也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加快散热,同时补充因发热出汗导致的水分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