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多发胃溃疡是什么意思

张继舜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咨询

45岁的李先生,近几个月来频繁感觉上腹部疼痛。疼痛多在进食后半小时左右出现,起初以为是吃坏了肚子,便自行买了些胃药服用,可疼痛并未缓解。随着时间推移,疼痛愈发频繁,还伴有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工作。

无奈之下,李先生前往医院就诊。医生详细询问病情后,安排他进行了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李先生的胃内存在多个溃疡病灶,最终被诊断为多发胃溃疡。

根据《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我国胃溃疡的发病率约为10%,其中多发胃溃疡在胃溃疡患者中占有一定比例。那么,多发胃溃疡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又会有哪些症状呢?

【多发胃溃疡的定义】

多发胃溃疡指的是在胃黏膜上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溃疡病灶。

正常情况下,胃黏膜具有自我保护机制,能够抵御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但当某些因素打破了这种平衡,胃黏膜就容易受到损伤,进而形成溃疡。多发胃溃疡意味着胃黏膜的损伤范围更广,病情相对更为复杂。与单发胃溃疡相比,多发胃溃疡的患者症状可能更明显,治疗周期也可能更长。

【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引发多发胃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70%-90%的多发胃溃疡患者体内可检测到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能够在胃内酸性环境中生存,它会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从而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便于其定植和繁殖。同时,幽门螺杆菌还会分泌毒素,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使胃酸和胃蛋白酶更容易侵蚀胃黏膜,进而引发溃疡。

2、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容易诱发多发胃溃疡。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具有促进胃黏膜血液循环、增加黏液和碳酸氢盐分泌的作用,能够保护胃黏膜。当前列腺素合成受抑制时,胃黏膜的抵抗力下降,胃酸和胃蛋白酶便容易损伤胃黏膜,进而形成溃疡。

3、胃酸分泌过多

胃酸是胃液的重要成分,在食物消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当胃酸分泌过量,超出胃黏膜的承受阈值,就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破坏其屏障功能,进而引发溃疡。某些疾病,如神经内分泌失调、胃泌素瘤等,会干扰胃酸分泌的正常调节机制,致使胃酸异常增多,显著增加多发胃溃疡的发病风险。

4、其他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如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吸烟酗酒,与多发胃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精神压力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导致胃肠蠕动紊乱和胃酸分泌失调。吸烟使胃黏膜血管收缩,减少血液供应,降低其抵抗力。酒精则直接刺激并损伤胃黏膜细胞。长期受这些因素影响,就可能诱发多发胃溃疡。

【症状】

1、上腹部疼痛

这是多发胃溃疡最主要的症状,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在进食后半小时至两小时内出现,这是因为进食后胃酸分泌增加,刺激溃疡面引起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等。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发作的频率可能增加,程度也可能加重。

2、腹胀

多发胃溃疡患者常伴有腹胀症状,感觉腹部胀满不适。这是由于胃黏膜受损,影响了胃的正常消化功能,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生气体,导致腹胀。腹胀症状在进食后更为明显,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3、反酸、嗳气

患者会感觉有酸性液体从胃内反流至口腔,即反酸。同时,还会频繁嗳气,也就是俗称的“打饱嗝”。这是因为胃内气体和胃酸增多,胃的排空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气体和胃酸反流。

4、其他症状

长期患有多发胃溃疡,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由于疼痛和消化不良,患者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减少,从而导致体重逐渐减轻。严重的多发胃溃疡还可能引发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出现呕血、黑便、剧烈腹痛等症状,此时需要紧急就医治疗。

【治疗方法】

胃溃疡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同时配合生活方式调整即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仅少数情况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在使用药物时,务必遵医嘱规范使用。

1、药物治疗

①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多发胃溃疡,需要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两种抗生素。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能抑制胃酸分泌,为溃疡愈合创造良好环境。

●铋剂如枸橼酸铋钾,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绝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刺激。

●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用于杀灭幽门螺杆菌。

服用时需注意,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一般在饭前半小时服用,抗生素在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不适。胃溃疡规范治疗周期通常为8周,若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则需增加1-2周。大部分患者在完成疗程后,幽门螺杆菌可被有效清除,不适症状也会得到明显改善。

②抑制胃酸分泌药物:除了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也可用于抑制胃酸分泌。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胃壁细胞上的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适用于轻度多发胃溃疡患者或不能耐受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

剂型有片剂、胶囊、注射剂等。一般建议在饭前或睡前服用。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其起效时间较快,一般服药后1小时左右即可发挥作用,作用维持较短,其半衰期为2小时左右。

③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铝碳酸镁等胃黏膜保护剂,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胃酸、胃蛋白酶等对胃黏膜的侵蚀,促进溃疡愈合。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多发胃溃疡患者,且起效较快,一般服用后半小时左右即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保护作用可持续数小时,具体时间和胃排空速度有关。

2、生活方式调整

①饮食调整: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并且建议以面食作为主食。同时调整饮食规律,例如每天可分5-6餐进食,每餐七八分饱,这样可以减轻胃的负担,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

②戒烟戒酒:吸烟和酗酒会对胃黏膜造成严重损害,加重胃溃疡病情。因此,患者必须戒烟戒酒。

③减轻精神压力:精神压力会影响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患者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缓解精神压力。

3、手术治疗

对于少数药物治疗无效、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胃出血、胃穿孔、幽门梗阻等)的多发胃溃疡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胃大部切除术、胃迷走神经切断术等。

●胃大部切除术是切除大部分胃组织,包括溃疡病灶及大部分胃体,以减少胃酸分泌,同时切除溃疡病灶,防止复发。

●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则是通过切断支配胃的迷走神经,减少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

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因个体差异和手术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的有术后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等。术后患者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和调养,包括饮食调整、定期复查等。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或粪口传播,是引发多发胃溃疡的重要因素。为预防感染,应尽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与路边摊食品。提倡在日常饮食中采用公筷、公勺及分餐制,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2、合理用药

如需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务必严格遵循医嘱,切勿滥用。若因病情需要必须服用,可在医生指导下,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以降低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3、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尤其是对于有胃溃疡家族史、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胃黏膜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高危人群。早期发现胃黏膜病变,及时进行治疗,可有效预防多发胃溃疡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1-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2025-03-20浏览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