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伤很常见,当皮肤受紫外线过度照射时,便会造成晒伤。从前期的皮肤刺痛,一直到恢复后期的皮肤脱皮、干痒,相信每个曾受晒伤所苦的人,都能理解晒伤所带来的困扰与不适。
本文从晒伤的症状切入,教您该如何处理不同时期的晒伤,助您快速复原,有效缓解晒伤所带来的不适。
【晒伤会有什么症状?】
若是轻度晒伤,皮肤会出现泛红、疼痛,伴有水泡、轻微头痛和发烧等症状,通常曝晒后4小时便会渐渐显现,而疼痛感则在晒后6小时至第2天间最为明显,整体症状约在2~3天时最为严重,多数晒伤通常能在3~5天后逐渐恢复。若为大面积的曝晒,则可能导致重度晒伤,并有脱水的风险,同时伴随着头痛、恶心呕吐、高烧、晕眩或寒颤等症状。
【晒伤该如何处理?】
多数的晒伤对健康没有立即的危害,因此晒后的护理和治疗都是以减轻症状和不适为主。
晒伤后,最重要的是小心护理受伤的皮肤,避免继续曝晒或过度刺激皮肤。若晒伤部位出现水泡,避免主动刺破以免增加感染风险、影响愈合。若晒伤面积过大,或出现其他恶心、呕吐、高烧等合并症状,则建议立即就医。
1.晒伤初期:避免继续曝晒
若发现皮肤刺痛发热,或发觉自己待在太阳底下太久,请尽快寻找遮蔽物,避免阳光继续直射皮肤。此时你可能会感觉轻微灼热和刺痛感,这是皮肤快要晒伤或轻度晒伤的迹象,因此需要让晒伤的皮肤降温,并且避免曝晒。
以下为晒伤初期的4个舒缓方法:
- a、避免继续曝晒:避免阳光持续照射皮肤,最好戴上帽子、墨镜,穿通风和抗UV的长袖衣物,并尽量躲在阴凉处。如果无法避免阳光照射,实时补擦防晒乳,也能避免晒伤恶化。
- b、补充水分:晒伤会导致皮肤的水分被带往体表,造成水分流失,因此感觉自己可能晒伤时或晒伤后,多喝水和适量的运动饮料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 c、冷水降温:尽快找邻近的水源用冷水降温,也可以冲冷水澡或用湿毛巾冷敷,除了带走晒后皮肤的热能,也能减轻不适。
- d、避免刺激肌肤:晒后皮肤较敏感,所以冲澡不宜过久,也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肥皂,或擦拭酒精来降温,这些行为可能导致皮肤干燥,甚至过敏。若要冰敷,请避免让冰块直接贴在晒伤的肌肤上,用毛巾或纸巾隔着,避免低温过度刺激受伤的皮肤。
2.晒伤中期:刺痛出现,涂抹芦荟舒缓不适
晒伤后约6小时,皮肤会开始感到剧烈刺痛,并伴随瘙痒感,这也是晒伤最难受的时期,通常会持续2~3天。许多人都很好奇芦荟能不能加速晒伤的复原?事实上,芦荟仅能舒缓刺痛和瘙痒的症状,已晒伤的皮肤组织需通过皮肤自行痊愈来复原,但在晒伤中期,我们仍可通过保湿、擦芦荟等方式,避免皮肤状况恶化,进而加速愈合进程。
- a、芦荟舒缓疼痛:局部冷敷、涂抹含芦荟的晒后产品,能有效舒缓疼痛感。芦荟可增加皮肤血流量、减少菌量、抑制发炎反应,并提升伤口愈合能力。另外,皮肤科医生也提醒,用芦荟治疗晒伤时,只能取用叶肉内无色的黏液,不适合添加芦荟绿色外皮与黄色汁液成分。
- b、持续补充水分:晒伤后,应多喝水持续补充水分,若晒伤较严重时,则可能需要口服或注射电解质补充液,以应对过度晒伤造成的脱水。
- c、洗澡后尽快保湿:趁洗完澡皮肤还湿润时,涂抹温和的乳液等保湿产品,避免过油或含矿物油的护肤品或药膏,因为油的成分可能会锁住皮肤的热能,无法顺利散热,导致晒伤更严重,因此晒伤后的几天,请持续替晒伤或正在脱落的皮肤保湿。
- d、消炎止痛药:如果疼痛难耐,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可减缓晒伤部位疼痛和发炎症状,不过吃药并不会加速复原。另外,一般情况下,也不建议口服类固醇药物,涂抹药膏也有止痛、止痒或抗发炎的效果,如含低剂量类固醇的软膏,可以减缓肿胀和烧灼感,不过使用任何药物前,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及依医嘱使用。
- e、保持通风:晒伤完全康复前,请尽量穿着宽松、通风透气的衣物,过紧或过于贴身衣物容易导致闷热出汗,而汗水会刺激已经晒伤的皮肤,除了能降温与避免出汗外,较宽松的衣物也能减少衣物和晒伤肌肤的摩擦。
3.晒伤后期:皮肤脱皮不要撕,持续保护皮肤
晒伤到了后期,皮肤就会开始脱落,这是身体代谢死去细胞的表现,也是晒伤快要好了的征兆,但通常会感觉特别的痒,让人有把死皮撕掉的冲动。医生提醒,要让晒伤的皮肤自然脱落,不要把皮撕掉,也不要去角质。另外,脱皮的过程和刚复原的皮肤,会特别的敏感,对紫外线的抵抗也较弱,所以除了应持续替皮肤保湿,更要做好防晒措施、穿长袖衣物、使用低刺激性的防晒乳,避免再次晒伤,一般轻微到中度的晒伤大约7天就会完全复原。
【防晒不分季节,长期曝晒恐患皮肤癌】
根据全球性公益组织皮肤癌基金会的研究,虽然晒伤会恢复,但是重复性的晒伤,会让皮肤提早老化,更增加罹患皮肤癌几率,疾控中心更提醒,以下3种状况更要特别注意防晒:
- ①上午10点~下午3点是阳光最强的时段,尽量避免外出,在户外尽量待在阴凉处。
- ②高山地区紫外线强烈,进行登山活动须注意防晒。此外,夏季的紫外线也较冬季强,进行雪地或海滩水上活动也需防晒。
- ③有些药物会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造成光敏感,如部分心血管药物、抗生素、抗真菌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利尿剂等,通常药物说明书也会在副作用标示「光敏感性」,服用相关药物者,需特别注意防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