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阳光强烈,需要做好防晒措施,保护皮肤不被晒伤。然而,市面上的防晒乳种类繁多,包装上各种英文缩写的指标让人眼花缭乱,比如SPF、PA、UVA、UVB等。这些指标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又有什么功效呢?本文将为大家说明SPF、PA、UVA、UVB的含义,并通过这些指标,帮助大家了解如何挑选合适的防晒产品。
【防晒乳常见的4种指标】
UV是光线中紫外线的英文缩写,根据波长大致可分为UVC、UVB、UVA。其中,UVC无法穿透臭氧层到达地面,目前对人体影响较小。而UVA和UVB波长较长,会直接伤害皮肤,不仅会使皮肤变红、变黑或晒伤,还可能导致皮肤老化,甚至引发皮肤癌。
以下介绍4种最常见的防晒产品指标及其意义:
1.UVA(长波紫外线):
波长为320-400nm,约95%的UVA能够到达地球表面。因其波长较长,穿透力强,可直达真皮层。UVA是导致皮肤晒黑、产生皱纹和肌肤老化的主要原因,会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不过相对而言防护起来较为容易。
2.UVB(中波紫外线):
波长为280-320nm。虽然其波长和穿透力不如UVA,只能到达皮肤表皮层,但能量比UVA更强。UVB可使皮肤晒红、晒伤,促使皮肤老化,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3.SPF(防晒系数):
这是针对UVB的防晒指标,指涂抹了防晒乳的皮肤,可延长不被晒红晒伤的时间。简单来讲,SPF值越高的产品,延缓皮肤被晒红晒伤的时间就越长。例如,一个人不涂抹任何防晒产品,在太阳下晒10分钟后皮肤变红,涂抹SPF30的防晒产品且用量足够时,可将皮肤被晒伤的时间延缓至300分钟(10×30=300)。
4.PA(UVA防护等级):
这是衡量对UVA防御能力的标准。防晒乳上一般用“+”号表示防御能力的强度,“+”号越多,对UVA的防护效果越好,最高指标为4个“+”,即PA++++。这主要依据PPD(持续色素沉着黑化,防护指标)指数确定,是比较涂抹和未涂抹防晒乳的两种肌肤,在光线照射后24小时仍持续变黑的时间比值。
【怎么挑防晒乳?】
目前市面上售卖的防晒乳几乎都具备阻挡UVA和UVB的功能。但没有任何防晒产品能够完全隔绝光线伤害。
有些人可能认为SPF值越高越好,但SPF值越高,产品质地往往越厚重,会使肌肤不易透气,容易引发粉刺、过敏等问题。SPF30的防晒产品可以阻挡97%的紫外线,SPF50的产品可阻挡98%的紫外线。因此建议日常最好使用SPF至少为30的防晒产品,但最高不要超过SPF55。
相比选择高SPF值的产品,更重要的是涂抹足够的量,并多次补涂防晒。最好在出门前15分钟就涂抹防晒乳,每2小时涂抹一次。如果出汗或游泳,则需要更频繁地补涂,这样才能发挥最佳防晒效果。另外,如果是敏感性肌肤,建议挑选瓶身标注适合敏感性肌肤使用或无香味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