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鸡眼是什么,为什么会长鸡眼

刘琴 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三甲
咨询

当走路时总觉得脚底压到东西,而且还有些微疼痛感,回家后把脚抬起来一看,发现脚底出现一粒肿肿的硬皮,中间还有一个半透明的小圆点。

本以为过几天就会自行痊愈,结果隔天出门越走越痛,去医院一看才发现原来是脚底长鸡眼了!

究竟什么是鸡眼?长鸡眼的原因与症状为何?与疣有哪些差异?又该如何治疗及预防?快跟着一起搞懂长鸡眼的原因,摆脱脚底疼痛感!

【鸡眼是什么?为什么会长鸡眼?长鸡眼4大原因说明】

鸡眼大约黄豆大小,成形时稍微突出于皮肤,中间呈现半透明色,看似鸡的眼睛因而得名,其成因主要是脚底反复摩擦。

「常见长鸡眼原因有以下4种」

  • 1、常穿高跟鞋或太紧的鞋子:由于穿高跟鞋或太紧的鞋子,常会反复摩擦足底,而使皮肤角质层增厚,长期下来就可能促使鸡眼形成。
  • 2、足部前侧关节凸出:年长者常因足部软组织老化萎缩,而使其足部前侧的关节特别凸出,再加上穿鞋走路后,脚底反复摩擦与压迫,就容易形成鸡眼。
  • 3、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罹患类风湿关节炎后,可能会出现脚趾头变形、拇指外翻等症状,而让脚底更易长鸡眼。
  • 4、走路姿势不良:如重心前倾、内八、外八的走路方式,也容易让脚底长出鸡眼。

「正确走路姿势」

【脚底长鸡眼?鸡眼好发部位及症状一次看】

鸡眼好发于脚底、趾背、趾间、小趾外侧、大拇趾及跖骨突出处等部位。当长出鸡眼后,可能会有以下2种症状:

  • a、皮肤有硬块凸起,中间还有一个半透明的小圆点,看起来像一颗眼珠。
  • b、当鸡眼变大、厚度及硬度增加后,按压病灶便会感到疼痛,尤其走路时疼痛感会加剧。

【鸡眼会传染吗?鸡眼、疣差异比一比】

有些位于脚底的病灶,外表又硬又凸,且一旦压迫到病灶便会疼痛不已,虽然上述症状乍听之下与鸡眼相似,但其实可能长出「疣」。

不同于鸡眼没有传染力的特性,疣主要是因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所致,可能会通过共享拖鞋或光脚踩在游泳池等公共场合,将疣传染给其他人。

此外,疣的外表较鸡眼更为粗糙,且中间也没有半透明的小圆点,若将疣表面过厚的角质去除,可发现因血管硬化而产生密集的小黑点,这也是判断疣与鸡眼的重要指标。若将疣误认为是鸡眼而延误就医,便可能造成感染加剧。

【何时需就医?6关键要谨记】

当鸡眼周围出现红肿、发热、疼痛、流脓或发紫(黑),甚至因遭感染而发烧,就应尽快至皮肤科就诊,接受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

【如何治疗鸡眼?】

一般而言,鸡眼通常可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消除,医师会开立具有去角质作用的高浓度水杨酸外用药膏或鸡眼贴布,让病患回家自行涂抹或使用,以协助其软化鸡眼厚厚的角质层,并减轻不适症状。

若使用药物治疗后无效,医师可能会建议患者接受液态氮冷冻疗法、电烧、激光或外科手术等方式去除鸡眼。然而,尽管鸡眼经治疗后已经消失,但之后仍需避免让足部长期遭受摩擦及压迫,以免其再度复发。

【预防长鸡眼的小方法:减轻压力、避免摩擦】

由于长鸡眼常与脚底反复摩擦有关,所以建议平时常走路或跑步者,应挑选合脚的鞋子,并可考虑使用鞋垫、购买气垫鞋或穿着厚袜,为脚底增加缓冲空间,避免双脚在鞋内过度挤压或摩擦。

如果人群常穿高跟鞋上班,可于中午休息时间脱掉鞋子,按摩、放松一下双脚,以减轻脚底压力,有助降低因反复摩擦而长出鸡眼的风险。

2025-03-26浏览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