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照顾失智患者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孔朝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咨询

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统计,全球现今有5500万名失智症患者。随着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失智症患者数量也快速攀升,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照顾失智症患者。下面为您介绍失智症是什么,并提供7个照顾失智症患者的实用方法,让您照顾失智症患者时不紧张、不慌张,也能让失智症患者获得周全的照护。

【失智症是所有认知障碍疾病的总称】

失智症不是单独一种疾病的名称,而是所有导致认知障碍疾病的总称。失智症与老化不同,除了记忆力减退,其他认知功能也都在退化,包括语言能力、空间感、计算力、判断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常见的失智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失智症、路易体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

【7大照顾失智症患者的实战方法】

失智症初期,患者情况可能还不严重,对家人的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但随着病情恶化,失智症患者变得易怒、记忆力严重衰退,甚至无法正常生活时,家人可能会开始手忙脚乱,因此家人间最好仔细沟通,寻求医疗与社会资源协助,互相合作,才好制定妥善的时间安排。

  • 1、从沟通开始:说话口气轻柔,内容简短易懂。

与失智症患者说话时,说话语气要轻柔,速度放慢,尽量用简短易懂的句子,并且多给予一些答案选项,方便沟通。

在失智症患者回答时,别因为语速较慢就打断他们,否则他们会暗自受挫,变得更不善言辞。在失智症患者回答后,别忘了适时回应,表示您听到了,同时多给予赞美、鼓励,让失智症患者说出更多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 2、从饮食开始:提醒喝水,吃饭细嚼慢咽。

如果家中有失智症亲人,记得提醒他们多喝水,有时候失智症患者虽然口干舌燥,但他们可能察觉不到或无法表达,若长时间没补充水分,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也会导致便秘,进而衍生更多生理及心理问题。

另外,关于饮食方面,失智症患者除了在进食上需要他人协助之外,还可能无法辨认食物、忘记喜欢吃什么、拒绝吃东西,甚至还会要求异常的饮食。

有些时候失智症患者之所以食欲不振,可能是因为抑郁症、沟通问题(如无法表达饥饿)、进食不顺畅(牙齿或牙龈痛)、疲倦、药物作用、缺乏活动,以及便秘等因素造成。因此家人们要尽可能体谅,多留时间用餐,别去催促患者,以免造成他们进食压力。此外,针对食物也要花些心思,除了色香味俱全会更添食欲之外,将食物切成小块,也方便入口、咀嚼及消化。

  • 3、从如厕开始:体贴失禁及忘记上厕所,预先做好如厕说明。

失智症患者若有泌尿道感染、便秘、前列腺肥大等困扰,容易造成大小便失禁的问题,而且失智症患者还可能忘记怎么上厕所,如忘记脱裤子、忘记使用卫生纸、上完忘记冲马桶,或忘记如何前往厕所。

若照护者没有妥善处理,可能造成患者尴尬、压抑等情绪,以至于后续上厕所不愿意求助,不小心尿在裤子上。因此,家人除了要预先设想患者的状况,可以在厕所明显位置张贴上厕所的步骤,甚至在马桶、卫生纸盒上标示名称,以此提醒患者。

最后,记得照顾患者时要体恤他们的心情,或许他们忘记某些事情,但从言语动作中,还是能感受到照顾者有没有不耐烦或负面情绪。

  • 4、从睡眠开始:睡眠作息稳定,白天多外出走动。

失智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时钟,让失智症患者会有睡眠上的困扰,例如入睡后频频醒来,或在夜里到处晃,若家人没注意,容易有危险,而这种状况一旦延续,会造成作息日夜颠倒、白天精神不济,以及睡眠不足等衍生问题。

遇到这些情形,家人首先要让患者作息稳定、维持良好睡眠习惯。白天多让患者出外运动,傍晚后减少进食,避免摄取咖啡因,并且切勿吃宵夜。另外,确保卧室能帮助失智症患者睡眠,除了环境静谧、没有光线干扰之外,记得设置24小时制时钟,以便患者夜间醒来时可以知道时间。

  • 5、从自理能力开始:忘东忘西没关系,从小事开始做起。

失智症患者不但记忆衰退,言语沟通和判断能力也跟着变差,即使以往熟悉擅长的事情,也变得陌生。所以基于安全考量,家人可以让失智亲人从简单的生活小事做起,一方面可以教导患者熟悉生活琐事,另一方面不至于让患者遭逢太危险或难以胜任的工作。

建议家人可以趁下班后或周末,和患者一起到附近超市采买,偶尔一起整理庭院、拔拔草、种种花,都是很好的选择。

  • 6、从居家环境开始:照明、提醒不能少,危险物品要收好。

建议家人保持环境整洁、地板干燥,家具物品可以贴上名称标签,帮助患者记忆,去除环境里多余的家饰,将家具有棱角处小心包好,刀具等危险物品也应收藏好,以免患者误触发生危险。

另外,灯光明亮对于失智症患者行动有很大助益,患者有时精神意识不清,若楼梯、厕所、家里角落昏暗不明,容易有摔倒危险,所以阴暗处最好装设自动感应照明,其他灯光开关的设置也必须方便触及。

  • 7、寻求社会资源:照顾失智症不孤单,向相关单位寻求协助。

相关指导编制的“失智症诊疗手册”归纳出,照护者可以通过居家式照护(如聘请看护)、社区式照护、机构式照护,以及其他资源(如辅具租借补助)等方面获得社会帮助。

2025-04-18浏览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