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看,你身上有哪些痣是与生俱来的?又有多少痣是后天形成的呢?根据统计,大约只有1%的新生儿身上有痣,而其他多数人身上的痣则是后天形成,并随着年纪增长,通常痣的数量也会增加。
痣生成的位置有时可能会影响外貌,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看似不起眼的痣有极大可能会发生癌变。究竟人体为什么会有痣出现,痣多、痣变大甚至长毛,与皮肤癌之间是否有关联?下面将带你进一步认识“新痣”、“旧痣”的形成和长痣的原因。
【为什么会长痣?】
人体身上长痣,由黑色素细胞(也称痣细胞)聚集形成,通俗来讲,这属于我们常听到的「黑色素沉淀」情况之一。医生表示:“痣也被视为皮肤上或邻近黏膜可见的、外生性的持久性病变。针对几种不同类型的痣,遗传带来的镶嵌现象,即同一个生物体上同时拥有两种或更多不同基因型细胞的现象,已在细胞水平测试中得到证实。”
当新生儿身上出现痣,除了被称为「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也可视为胎记的一种。成年后,人体皮肤的色素沉着病变通常称为「色素痣」,以出现的时间区分,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色素痣。这些痣大小不一,但幸好大部分痣对人体健康没有太大影响,被视为「良性肿瘤」的一种。一般而言,多数痣大约在30岁前就基本稳定,之后新长的痣会大幅减少。
【痣有3种】
若进一步区分,根据痣的位置可分成以下3种:
- 1、交界痣:痣细胞分布于表皮及真皮交接面,这个地方也称作基底层。交界痣大概是最常见的痣,面积一般不大,且形状扁平,颜色呈棕、黑色。
- 2、皮内痣::痣细胞分布于真皮层,通常这种痣因从真皮长出,根基较稳,因此不仅体积可能较大,也可能会凸起,甚至长毛。
- 3、混合痣:就是以上两种痣的混合型,痣细胞的分布贯穿表皮层与真皮层,因此同时具有两种痣的特征。
【黑色素瘤多由痣发展而成】
目前,黑色素细胞为何会聚集尚不明确,但经常晒太阳、接触紫外线,很可能对痣的生成产生直接影响,增加皮肤癌的风险。
皮肤癌包含黑色素瘤和基底细胞瘤、鳞状细胞瘤,其中由正常痣「癌变」的黑色素瘤虽然发生率低,但也十分危险。
对东方人来说,特别容易发生癌变的是「肢端型黑色素瘤」。这种黑色素瘤容易长在手脚的掌底或指缝间,并不像多数皮肤癌常出现在晒得到太阳的皮肤区域,因此在自我检查或就医时应特别注意。
另外,医生指出:儿童时期如遇严重烧伤,与黑色素瘤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黑色素瘤的风险主要受间歇性强烈阳光照射影响,并有极大几率会破坏正常的免疫监视系统,影响人体对异常黑色素细胞的清除反应。
医生进一步补充,青春期晒伤会破坏人体终身的免疫监控系统,损害赘生性细胞的正常凋亡,加剧黑色素瘤风险。此外,遗传易感性也可能解释某些区域黑色素瘤的发生,每10个黑色素瘤中,就有1个可能与遗传的基因缺陷有关。
【如何判断痣是不是皮肤癌?】
当了解到小小一颗痣竟与皮肤癌息息相关,多数人会产生疑问:痣变大是不是黑色素瘤?罹患皮肤癌的几率是否增加?其实,通过以下「ABCDE口诀」进行自我检测,就能初步判断自己的痣是不是皮肤癌。
●A:Asymmetry(不对称性),看起来不对称
●B:Border(边界),边缘不平滑、不规则
●C:Color(颜色),颜色不均匀
●D:Diameter(直径),后天形成的痣直径超过0.6厘米时要小心
●E:Evolution(演变),生长快速,会在数周至数月內快速变化(大小、形状或颜色改变),还可能会出现表面隆起的情况
然而,也有些痣的变化属于良性,比如青春期、怀孕时的激素变化,会导致痣的颜色变深或体积变大。因此,要精确判别痣是否正常,建议在自我检测后,进一步寻求皮肤科医生的专业诊断。
【什么时候要找医生?】
根据数据,因皮肤癌死亡的280人中,超过一半死于黑色素瘤,因此及早诊断病灶是治疗的关键。医生建议,当发现自己的痣出现面积变大、开始流血或颜色异常等情况,就应就诊检查。
医生需进行简单的临床评估,寻找不对称、边界不规则、颜色变化、直径大于6毫米、随时间变化或隆起的病灶,并对有疑虑的皮肤病变进行病理切片,这些都是精准治疗、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