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相关统计,在国人10大死因排名中,心脏病已成为国人第2大死因,每年导致2万多人死亡。若将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及肾脏病等疾病统计在内,每年约有5万4千多人因此离世,远超因癌症死亡的人数。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大脑、血管及循环系统功能的一类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动脉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均属于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所幸近代研究发现,微量元素硒(Se)能够增强人体抗氧化能力,对冠心病、血栓及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预防作用,适量摄取还可辅助减脂,起到预防多种慢性病的效果。
在保健养生领域,硒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硒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参与构成人体内第21种氨基酸——硒半胱氨酸。在人体内,硒半胱氨酸参与合成25种功能性硒蛋白和酶,且在这些蛋白和酶的活性中心发挥关键作用。
当人体从海鲜及肉类中摄入微量硒后,硒会在细胞内与氨基酸结合,合成硒蛋白及酶。这些硒蛋白和酶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力以及调控甲状腺激素代谢等。其中,广为人知的硒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就是通过硒来激活,从而提升抗氧化能力,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侵害。
【硒对人体的5大功效如下】
- a、维持皮肤健康,预防晒黑、晒伤、痤疮及皮肤过敏。
- b、维持甲状腺功能,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
- c、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症及骨折。
- d、促进代谢效率,辅助减脂及体重控制。
- e、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慢性疾病。
由此可见,硒不仅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营养素,对于血管保健也极为重要。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硒保护心脑血管系统的原理。
【抗氧化保护血管?血管的健康守门员「硒」】
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与炎症和氧化压力密切相关。氧化压力源于自由基与抗氧化防御系统之间的失衡,尤其是自由基过多或抗氧化功能不足的状态。
当人体内自由基过量时,会攻击细胞内的蛋白质、脂类、核酸(DNA/RNA)等大分子,造成细胞氧化损伤。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功能性硒蛋白的关键组成成分,其中GSH-Px能够抵御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氧化压力。若人体缺乏硒,会导致GSH-Px活性降低,使氧化压力升高并引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促使TNF-α、IL-1等炎性细胞因子,通过IKK/NF-κB和PI3K/Akt等信号途径激活NF-κB,这些因子与相应受体结合并产生调节介质,进而损伤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可能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及中风等疾病。
补充硒能够通过增加GSH-Px等硒蛋白的表达来提升人体抗氧化能力,并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从而发挥抗炎作用。类花生酸(如前列腺素、白三烯)作为一种类荷尔蒙脂质化合物,参与调节炎症反应,其生成依赖于磷脂酶A2(PLA2)释放的花生四烯酸。此外,具有信号传导功能的磷脂酶D(PLD)可通过生成磷脂酸(PA)间接影响炎症调控。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在特定细胞类型中,硒缺乏会使实验鼠体内PLD活化率降低,减少磷脂酸和二酰甘油的生成,从而影响蛋白激酶C(PKC)等下游信号分子的活化。由于PKC在调控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补充硒可能通过抗氧化和信号通路调节双重作用,达到抗炎效果。
【正确补硒:和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病说再见!】
硒是维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营养素,充足摄取硒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塞等疾病。此外,相关研究证实,硒还可帮助减少内脏脂肪、降低体重并辅助体重控制。
2016年一项针对3000多位受试者的研究,探讨了饮食中硒摄取量与肥胖的关系。研究发现,饮食中硒摄取量较高的人群,BMI、腰围和总体脂肪百分比相对较低;而肥胖受试者(BMI≧30kg/m²)的硒摄取量明显低于体重正常者,这体现了硒在体重控制方面的重要作用。
肥胖是导致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与体重正常者相比,肥胖人群患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血脂异常的风险高出3倍以上;患高血压、膝关节炎及痛风的风险则高出2倍。由此可见,每日摄取充足的硒元素,有助于预防多种现代人常见的疾病。
【硒需要补充多少?补硒方法有这些】
尽管补硒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益,但过量补充导致体内硒浓度过高,可能对心脏代谢产生不良影响。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成人每日硒的推荐摄取量为60微克,以满足身体健康需求。
在常见食物中,鲔鱼、牛肉、鸡肉及鸡蛋等含硒量相对较高,但素食者或较少食用海鲜的人群,可能存在硒摄取不足的情况。建议这类人群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硒营养品进行补充,或在必要时通过营养点滴等方式确保硒的摄入量。同时,应保持均衡饮食,多食用各类蔬果,保证其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充足摄取,维持机体免疫平衡,控制健康体重,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病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