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智症人口快速增长,2019年失智人口有29万人,2021年已增长至31万人。根据估算,到2065年时失智症人口将增长至原来的3倍,接近90万人!
随着失智症患者增多,人们对失智症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那么,失智症就是阿尔茨海默病吗?失智症患者能活多久?下面为您说明失智症常见的5大问题。
【失智症5大常见问题】
一、失智症就是阿尔茨海默病?
不少人会用阿尔茨海默病来指代失智症,但阿尔茨海默病只是失智症的其中一种类型。失智症大致可分为两类:退化性、血管性。不过也有患者同时存在2种或以上病因,常见为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失智症一起出现。
失智症主要类型如下:
- 1、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失智症类型,俗称老年痴呆,约50%-60%失智患者属于此类。早期病征为记忆力衰退,无法辨认时间、地点与人物。
- 2、额颞叶失智症:不同于阿尔茨海默病表现为记忆力退化,额颞叶失智症的早期病征为行为异常、执行功能缺损及语言障碍。
- 3、路易体失智症:第2常见的退化性失智症。患者除有认知功能障碍外,早期可能出现身体僵硬、手抖及走路不稳等状况,并伴随较明显的精神症状,如情绪不稳及幻觉。
- 4、血管性失智症:因中风或慢性脑血管病变,造成脑部血液循环不良,使脑细胞死亡,进而导致智力减退,是造成失智症的第2大原因。一般中风后病人若存活下来,约有5%病人会有失智症状,且有25%病患会在5年或更长时间罹患失智症。其特性包括认知功能突然恶化、行动迟缓与精神症状。
二、失智症可以治愈吗?
失智症的治疗可分为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2种。两者都无法阻止或恢复已经受损的大脑细胞,仅能改善症状或延缓病情恶化的速度,因此失智症可以说是无法根治的疾病。
不过,通过药物及非药物疗法,如认知训练及怀旧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延迟患者被送至安养中心的时间,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照顾者的负担。
三、失智症可以活多久?平均寿命为何?
依据病患的年纪、治疗时机、照护状况及病程演进速度(轻度、中度、重度及末期)等因素,失智症发病后的存活年数各有不同,但平均约5-8年。由于失智症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理机能会逐渐退化,因此发病年纪对剩余寿命有着关键影响。65-70岁发病者平均能存活10-11年,90岁以上发病者则会缩短至3-4年。因为失智症无法治愈,所以尽早诊断及治疗,才可有效控制病情、延缓病情的恶化速度。
四、失智症可以预防吗?
失智症的成因复杂,如同癌症般难以归咎于单一原因,且病程演进时间长。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患者可能早在发病前20年,大脑就开始出现病变。因此,尽早预防、趋利避害,才可防范于未然,降低失智症的发病风险。
以下简列失智症的预防重点:
- 1、趋吉:增加大脑保护因子
-规律运动。
-从事脑力活动(计算、安排行程)。
-采用地中海饮食。
-增加社会互动(与好友吃饭、参加兴趣社团、参与志愿活动)。
-维持健康体重。
- 2、避凶:远离失智症危险因素
-患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头部外伤。
-抽烟。
-抑郁。
-听力障碍。
五、年纪大就容易老人痴呆、得失智症?
由于失智症在发病前的发展过程漫长,且成因复杂,因此年龄虽不是失智症的致病因素,但却是最主要的间接因素。
不过,即使年纪较大,但身体健康,没有三高(三高患者为中风高危险群,而中风又会导致血管性失智症),且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可有效降低失智症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