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子宫肌腺症一定要摘子宫吗能治好吗

刘泽群 妇产科 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咨询

痛经是许多女性每个月都要经历的困扰,止痛药虽能暂时缓解疼痛,但如果疼痛感强烈,或者月经出血量突然大幅增加,就需要留意是否患上了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究竟会不会影响怀孕?它与子宫肌瘤有什么关系?又该如何自我检测呢?

【子宫腺肌症是什么?】

当发生子宫内膜异位时,本该随月经排出体外的内膜组织,可能会因逆流,使子宫内膜细胞穿透到子宫肌肉层内,进而引发子宫腺肌症。

滞留在肌肉层内的子宫内膜细胞会持续生长,每次经期来临,异位的子宫内膜产生的经血会淤积在子宫壁腺体中。长此以往,子宫会肿大,正常的子宫肌肉纤维遭到破坏,导致子宫无法收缩,进而在生理期引发血崩,即经血过量。

【子宫腺肌瘤和子宫肌瘤的差异?】

子宫腺肌瘤和子宫肌瘤常被误认为是同一种病灶,实际上两者有很大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否则会影响治疗方向。

医生解释,子宫腺肌瘤由子宫内膜异位引发,主要是因为经血淤积在肌肉层内,使得子宫壁体积逐渐增厚、增大,形成瘤状。而子宫肌瘤是子宫肌肉层内的细胞发生突变,慢慢生长形成的一种良性肌肉瘤。虽然子宫肌瘤致癌风险较低,但仍建议定期进行追踪检查。

不管患上哪种妇科疾病,都要时刻关注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症状,应尽早就医。

【子宫腺肌症的症状】

肿大的子宫壁不仅会压迫子宫,还会影响膀胱、大肠、骨盆肌肉的功能,引发尿频、便秘等并发症。40到50岁的女性是子宫腺肌症的高发人群,医生建议,若出现以下症状,应尽快就医检查:

  • 1、痛经:生理期时,子宫内膜会剥落形成经血,如果经血无法排出,就会导致剧烈痛经,约25%的患者会出现这一问题。
  • 2、子宫肿大:淤积在子宫肌肉层内的经血会逐渐形成压迫,导致子宫肿大,患者可能会触摸到下腹硬块。
  • 3、经血过多:子宫肿大到一定程度后,子宫的肌肉纤维会受损,影响子宫的收缩功能,从而导致经血过多、经期延长或异常出血。据估计,约60%的患者有此症状。
  • 4、盆腔疼痛:子宫肿大后会压迫骨盆肌肉和膀胱,引发疼痛。
  • 5、性行为时疼痛:当盆腔受到压迫或发生粘连时,性行为过程中会感到疼痛。

子宫腺肌症可能会加剧痛经、增加经血量,或者导致盆腔在性行为时产生疼痛。

【子宫腺肌症可能导致不孕】

普遍晚生、高龄产妇增多的趋势,让女性们担心,像子宫腺肌症这类妇科疾病,是否容易导致不孕。

医生表示,据统计,约22%的不孕症患者患有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壁肥厚、纤维化且伴有炎症反应,如果压迫到子宫腔,就会影响胚胎运输和胚胎着床。此外,严重的子宫腺肌症常伴有其他子宫内膜异位症问题,会导致盆腔和输卵管粘连,也不利于受孕。

【子宫腺肌症患者肿瘤指数可能升高】

一般来说,医生会通过超声扫描诊断子宫腺肌症。多数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主诉是痛经或经血过多。为排除其他妇科疾病的可能性,医生可能还需要通过内诊,或结合CA-125肿瘤指数做进一步判断。

医生表示:“子宫腺肌症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CA-125指数经常会升高。不过,即便CA-125指数未升高,也不能说明身体正常,仍需结合其他检测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子宫腺肌症一定要切除子宫吗?改善、治疗方式一次看】

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下面为您介绍各种药物和手术的作用及适用时机:

1、药物治疗:

  • a、口服避孕药: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缓解痛经和血崩症状。
  • b、口服类固醇性激素药物:能改善痛经和出血情况,但可能会出现油脂分泌过多和潮热症状。
  • c、注射型药物:可以从垂体抑制雌激素分泌,造成假性停经现象。副作用可能引发更年期症状,大多使用6个月后停药。
  • d、黄体素:服用期间月经会停止,可避免痛经或过多经血排出。但患者可能因副作用出现抑郁、呕吐等症状。

2、手术治疗:

  • a、传统开腹手术:适用于病灶面积较大,或还有怀孕计划的患者。虽然传统开腹手术伤口较大,但医生操作空间大,有利于摘除难以发现的肿瘤,切除完整度较高,缝合也更细致,可降低怀孕时子宫破裂的风险。
  • b、腹腔镜手术:适合小范围子宫腺肌症的治疗。医生会在肚脐下方开几个小口,让腹腔镜进入患处,直接切除病灶。这种方法伤口小,术后恢复时间短。
  • c、海扶刀手术:利用聚焦超声产生高热,消融子宫腺肌瘤,使病灶缩小,改善症状。此手术无需开刀进入腹腔,不会产生伤口,也无需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恢复期较短。

经过上述手术后,可配合使用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或在子宫内放置避孕器,降低子宫腺肌症的复发风险。不过如果症状过于严重,还是需要切除整个子宫,才能根除子宫腺肌症。

2025-04-07浏览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