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姐多年来,双侧腋下、腹股沟及臀部反复长出红肿痘痘,看了好几家皮肤科诊所,病情都没好转。直到最后一位医生仔细检查、问诊,诊断为化脓性汗腺炎。为黄小姐施行手术后,症状才终于得到改善。
为何会患上化脓性汗腺炎?有哪些症状?该如何治疗和预防呢?下面带您一起了解。
【什么是化脓性汗腺炎?】
化脓性汗腺炎(又称为反常性痤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该病好发于20至40岁的成年人,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
【化脓性汗腺炎的原因有哪些?】
化脓性汗腺炎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但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以下3种危险因素可能会增加化脓性汗腺炎的发病几率:
- 1、有家族病史:γ-分泌酶能维持毛囊细胞正常免疫功能的发展。若制造γ-分泌酶的染色体出现基因突变,就可能引发化脓性汗腺炎,而带有基因突变的染色体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约三分之一的化脓性汗腺炎患者有家族病史。
- 2、抽烟:根据资料显示,在化脓性汗腺炎患者中,高达88.9%的人有抽烟习惯。
- 3、长期食用高糖及奶类饮食:长期摄入高糖及奶类饮食,可能会使体内受体对雄性激素的敏感度增加,从而提高雄激素水平,加重化脓性汗腺炎的症状,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腋下、腹股沟长痘痘要注意!化脓性汗腺炎的常见症状】
化脓性汗腺炎发作时,通常会在腋下、腹股沟、大腿内侧、男性肛门生殖器、女性乳房下方等皮肤褶皱较多的地方,出现数个红色触痛性结节。不适症状会持续数周至数月,病灶可能会反复发炎,引发脓肿,还可能会导致窦道和疤痕(瘢痕)。
以下通过Hurley临床分级将化脓性汗腺炎分为3期:
- 1、Hurley1期:病灶外观与青春痘相似,但只有单一或数个分开的脓肿,无窦道和疤痕。
- 2、Hurley2期:病灶会出现反复性脓肿,甚至流出脓液,皮肤表面的红色结节数量逐渐增多,呈广泛性散布,形成窦道(脓液流出皮肤的管道)或瘘管(脓液排出管道与皮肤表面及血管或器官相连)。
- 3、Hurley3期:患处皮肤出现广泛性脓肿,且互相连接,导致皮下感染,因纤维化而留下疤痕,流出带臭味的脓液,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化脓性汗腺炎何时须看诊?】
如果几周内症状没有明显改善,且多处出现红色结节,一定要重视,尽快前往皮肤科就诊,以免病情加剧。
医生通常会先询问患者是否有相关病史,并观察皮肤外观,确认是否符合化脓性汗腺炎的相关症状。如果化脓性汗腺炎症状较为严重,已有明显的脓液流出,医生可能会采集脓液进行培养,判断病灶发炎和感染的程度,以便进一步治疗。
【化脓性汗腺炎的治疗方法】
对于病程处于1期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避免长时间处于过于潮湿闷热的环境,穿着宽松衣服。对于肥胖患者,建议减重,减少皮肤褶皱摩擦和细菌滋生,避免加重发炎症状。
对于已达第2级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口服抗生素和口服A酸,对抗细菌感染,防止毛囊阻塞,控制病情。医生也可能会开具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或注射类固醇,减轻患者的肿痛感。此外,针对个体差异,医生也可能会采用免疫抑制剂、性激素治疗、冷冻治疗等方法。
对于已出现多处广泛性脓肿、大片疤痕及化脓的患者,可以考虑切开病灶,进行脓液引流手术,但这种方法只能短期减轻症状。也可以考虑通过切除手术,移除所有不正常的疤痕组织及瘘管。
【5个方法改善化脓性汗腺炎,预防二次复发】
可以通过以下5种方式阻止化脓性汗腺炎症状继续恶化,或降低经治疗控制后的复发风险:
- 1、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皮肤褶皱,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褶皱处皮肤因频繁摩擦容易破皮,导致脓肿破裂,引发细菌感染。因此,体重过重者应制定减重计划,通过运动或饮食调整,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
- 2、饮食均衡:每天应摄入足够的蔬果,减少高糖、高奶食物的摄入,这样可以减少激素对毛囊的刺激,避免毛囊阻塞、发炎,预防或减轻化脓性汗腺炎。
- 3、戒烟:吸烟是化脓性汗腺炎的诱发因素之一。研究指出,高达9成化脓性汗腺炎患者有抽烟习惯,这可能是尼古丁及烟草中的其他化学物质导致的。建议尽早戒烟,预防或改善化脓性汗腺炎。
- 4、避免处于潮湿环境:家中室内环境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防止患处因出汗、闷热而加重病情。
- 5、穿着宽松衣着:建议平时穿着宽松衣裤,避免摩擦刺激皮肤,防止患处伤口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