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化道疾病的定义
消化系统十分复杂且范围极广,从口腔到直肠皆属于其范围。消化系统的功能是负责排掉身体里的废物,并协助吸收所需的营养。消化障碍的症状不只尴尬、恼人而已,未经治疗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慢性疾病。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包含胃食管反流、炎症性肠病及肠躁症。
二、消化道疾病有多常见
消化道疾病很常见,而且可能影响各个年龄层的人,但是只要避开可能的危险因素,就能有效控制。若想了解更多信息,请咨询医生。
三、消化道疾病的症状
1、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包含:
- a、胸部不适。
- b、干咳。
- c、口泛酸液。
- d、喉咙痛。
- e、吞咽困难。
2、炎症性肠病的症状包含:
- a、腹部疼痛或不适
- b、排便习惯改变
3、肠躁症的症状包含:
- a、腹痛及腹泻
- b、疲累
- c、排泄不干净
- d、食欲减退或体重大幅减轻
- e、夜间盗汗
- f、直肠出血
上述并未列出所有症状,若您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医生。
四、什么时候该去看医生
若您出现未列于上述的症状或有任何疑虑,请咨询医生。每个人的状况都不太一样,最好与医生讨论,才能获得最妥善的治疗。
五、消化道疾病的原因
1、胃食管反流的原因:
胃食管反流是胃酸或胆汁频繁逆流入食管。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食管底部周围的一条圆形肌肉带)会放松,使液体及食物进入胃部,之后便关闭通道。倘若食管括约肌异常放松或无力,胃酸会逆流入食管,引发胃灼热,扰乱生活。
2、炎症性肠病的原因
医生仍无法确认炎症性肠病的病因,但专家认为下列多项因素同时存在可能会引发炎症性肠病。
a、身体问题
- ①大脑及肠道讯号出问题
- ②胃肠动力问题
- ③疼痛敏感
- ④感染
- ⑤小肠细菌过度孳生
- ⑥神经传导物质
- ⑦基因
- ⑧食物敏感
b、心理问题
3、肠躁症的原因:
肠躁症的真正原因仍然未知,然而,基因及免疫系统与肠躁症息息相关。
- a、基因
- b、免疫系统
六、消化道疾病的风险因素
- a、肥胖
- b、裂孔疝
- c、怀孕
- d、抽烟
- e、口干
- f、哮喘
- g、糖尿病
- h、延迟胃排空
- i、结缔组织疾病,如硬皮病
下列是炎症性肠病的危险因素:
- a、低于45岁女性
- b、家族病史
- c、精神疾病
下列是肠躁症的危险因素:
- a、年龄
- b、种族
- c、家族病史
- d、吸烟
- e、服用A酸
- f、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药物
- g、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群可能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
七、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以下信息并非医疗诊断,想要有进一步的信息,请咨询医生。
1、如何诊断消化道疾病:
a、胃食管反流诊断:
- ①医生会依据您胃灼热的频率判断。
- ②医生可能检测您食管中的胃酸量,使用仪器检测24小时的pH值。
- ③若您患有胃食管反流,且即将接受手术,医生可能还会进行其他检测。例如:
Ⅰ、上消化道X线。
Ⅱ、内视镜检查:使用一根软管探入食管,让医生看到食管及胃部情形。
Ⅲ、食管动力检查。
b、炎症性肠病诊断:
- ①影像检查:
Ⅰ、乙状结肠镜
Ⅱ、大肠镜
Ⅲ、X线
Ⅳ、计算机断层
Ⅴ、下消化摄影
- ②实验室检查:
Ⅰ、乳糖测试
Ⅱ、呼气测试
Ⅲ、血液检查
Ⅳ、粪便检查
c、肠躁症诊断:
- ①血液检查
- ②内视镜检查:
Ⅰ、大肠镜
Ⅱ、乙状结肠镜
Ⅲ、上消化道内视镜
Ⅳ、胶囊小肠内视镜
Ⅴ、双囊小肠内视镜
- ③影像检查:
Ⅰ、X线
Ⅱ、计算机断层
Ⅲ、核磁共振
Ⅳ、小肠镜
2、如何治疗消化道疾病:
a、胃食管反流治疗
- ①质子泵抑制剂,例如: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及雷贝拉唑。
- ②H2受体阻断剂,例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
- ③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例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交互作用,因此,请告知医生您正在服用的药物。
- ⑤手术。
b、炎症性肠病治疗:
- ①避免咖啡因
- ②减少压力
- ③按医生指示服药
c、大肠激躁症治疗:
- ①消炎药
- ②免疫抑制剂
- ③抗生素
- ④其他药物
- ⑤手术
八、消化道疾病的生活调整与居家疗法
以下方法或许有助于改善消化道疾病:
1、改善胃食管反流:
- a、维持健康的体重
- b、避免穿着过紧的服饰
- c、避免食用容易诱发胃灼热的食物及饮料
- d、吃完饭不要躺下
- e、垫高头部
- f、不要抽烟
2、改善炎症性肠病:
- a、多尝试不同纤维
- b、避免问题食物
- c、定时吃饭
- d、留意乳制品
- e、喝大量的水
- f、规律运动
- g、小心使用止泻药及泻药
3、改善肠躁症:
- a、饮食正常
- b、一次只吃少量食物
- c、喝大量的水
- d、补充多种维生素
- e、避免抽烟
- f、多运动、练习生理反馈、定时放松及呼吸运动来避免压力